Loading...

黑尾鷗之歌

 

 

台北鳥會副總幹事暨研究保育 蔣功國

 

東引,是台灣最北的領土,有著國之北疆的稱號,也是許多鳥人過境季節每年必訪的聖地,舉凡海南藍仙鶲、鴨嘴卷尾、黃腹柳鶯、淡眉柳鶯等,全台第一筆紀錄皆出自於此。夏天的東引,或許少了令人目不暇給的鳥況,但看似平凡的黑尾鷗,卻撐起了一片天。黑尾鷗在台灣是普遍的候鳥,但皆為過境或度冬,僅有在東引有繁殖。據當地的民眾所述,東引繁殖的黑尾鷗至少有30 年的歷史了,而牠們繁殖的地點,以安東坑道為大本營,各個坑道口外,即可看到一巢巢的黑尾鷗,有些甚至距離可近至10-20m,讓賞鷗之餘,也能體會著東引濃濃的戰地風情,尤其是從坑道要回到地面得爬400 餘階的階梯時。然而好花不常開,好景不常在,黑尾鷗在此的好日子終也有個盡頭,只是沒想到會親眼目睹。2016 年時例行的調查,居然發現黑尾鷗整群都不見了!!!

 

在一陣尋覓探索之下,發現牠們轉移了地點,移到同島的北面─小紫澳。

 

黑尾鷗是群聚性的鳥種,整個東引的繁殖群,僅會選擇一個地點來進行繁殖,且對棲地的忠誠性很高,沒什麼理由不會隨意更換牠們的繁殖地點。究竟是什麼原因,使牠們非搬家不可?很遺憾確切的原因我們並不知道,不過首先我們可以知道安東坑道的棲地環境並沒有改變,畢竟原本就是倚著懸崖繁殖,沒有地裂山崩棲地是很難有什麼變化;再來食物資源應該也沒有出問題,因為牠們還是留在東引島上,且新舊兩地的距離僅約1km,對於覓食範圍可達數十公里的鳥類,這實在不是什麼大問題;至於天敵,嗯,在懸崖峭壁繁殖,又是體型較大的鷗科鳥類,真想不到還會有什麼天敵。在這層層抽絲剝繭,剔除不可能的原因,那就如同福爾摩斯所說,「在排除所有可能性之後,剩下的無論多麼不合乎情理,那就是真相」─人為干擾。

 

確實,人為干擾是一直存在的,且隨著藍眼淚聲名大噪之後,馬祖的觀光熱潮便持續增溫,有鳥群又有戰地風情,使得一團一團的遊客進入了安東坑道,坑道裡的小蜜蜂,經喇叭效應後的坑道外,就成了不斷驚擾黑尾鷗的大黃蜂了,且據在地的鳥友說,還看到民眾對的蹲巢的黑尾鷗丟擲東西,只為看群鷗鋪天的景象,每年夏季還會辦理坑道音樂會,再加上連年的工程噪音,黑尾鷗效仿三遷的孟母,似乎也不奇怪了。

 

如今的安東坑道,雖少了群鷗漫天的景色,卻留下一段發人省思的故事,也只能默默祈禱在牠們的新家,能安然度過更多的30 個年頭。


 

本文收錄於《冠羽》297期

 

分類: 研究筆記
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,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。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,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。